天富官网注册_你给孩子留下什么,决定孩子将要度过怎样的一生!(2)
圣女贞德的故事在英迪拉·甘地的内心里点燃起英雄主义的烈火,给了她一个英雄的魂魄。自此以后,她的生命里,不仅仅像其他孩子那样有食物、游戏、自我的烦恼等等元素,更重要的是,她的精神世界里,多了一道宏大而坚定的力量。
一个15岁的少年阅读了一本名为《意志和性格的培养》的书,牢牢地记住了这样一段话:“敏锐地感受优美的事物,勇敢地揭露丑恶的现象,并将这种感情化为行动,便是一个有钢的意志、铁的性格的人。”这些话影响这位少年终生,塑造了未来剧作家沙叶新一生坚毅的性格。
我的一位升入高二的学生一改昔日不佳的学习状态与精神状态,成绩提升明显。有老师奇怪地询问原因,她说:“我读了老师推荐的《梵高传》,梵高改变了我。”前段时间她从法国给我寄来了明信片:“老师,我想看看阿尔的阳光,看看梵高。《梵高传》让一个人重新树立了人生目标,明白了人生奋斗的价值。”我们岂可小觑一本书的能量呢!
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留一墙图书给孩子,说不定哪天,在孩子偶然的一次翻阅中,他(她)一下子触摸到了神奇而微妙的撼人心魄的力量,他(她)跨越了时空,完成了心灵的交流,乃至思想的碰撞。他(她)在放弃中,无限地建立着;他(她)流着泪,感受着……而这一切,正是我们父母给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,正是我们父母留给孩子一笔巨大而生动的财富。
人的潜能是不可知的,是无限的,但是它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可能迸发出来。书籍为我们提供了激发的条件,一句话,一个人物,一个小事件就可以改变人的一生。
书可以为孩子无限广阔的未来充分奠基
鲁迅先生小时候一放学便回来翻看家中的藏书,在七八岁时已看了《西游记》、《水浒传》等小说,已读了白居易、陆游和李白等人的诗词了。
著名的物理学家马可尼的父亲为他留下了无数的书籍。他将这些书籍全部阅读之后,便开始着手实验,要把书上的道理化为现实。27岁他便发明了无线电,35岁他便获得了诺贝尔奖。
完全有理由说,家中丰富的藏书,为他们日后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在教育实践中,我感觉到许多学习成绩较好、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,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比较明确,而且层次较高。而这些规划与目标,与这些学生的阅读体验有着惊人的照应关系。
书籍记录了人类精神文明最优秀的成果,读书就是在享有这一成果。书籍的背后是一个精彩的世界。这个世界丰富、神奇、光彩夺目……通过在这样的世界徜徉与流连,我们的孩子才能变得情感更加丰富,心智更加成熟,思维更加敏锐,胸襟更加开阔,目标更加坚定,思想更加独立……通过读书而形成的确立,是扎实的确立,是全方面的确立,是“人”所不能及的那种确立。
可是现实中一些家长却缺乏这样的认识。
一位男孩子的数理化成绩较好,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弱,文科成绩不理想,很吃力。
家长不无自豪地说:“这孩子随我,不喜欢读书,我从小就不爱看书,我们家也没什么书!”
作为家长,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狭窄,就局限了孩子的发展。因为我们不曾体会到书中无限丰富的世界,就同样也拒绝孩子进入到这样的世界中。我们由于种种的原因,可能很“小”;但书中的世界却很“大”。
留一墙图书给孩子,放孩子到无限的光明与广阔的未来中去吧!这是我们作为父母的崇高使命与广阔心胸。
把父母生命的脉息真正留给孩子
一些家长也曾不惜重金为孩子买书,买回来后立在书架上,期待孩子去阅读。结果许久以后,留下的只是封面上一层灰。
其实我所说的为孩子留一墙图书,还意味着:如果家长也参与阅读,那些书中存有父母写下的批语,记录着父母的阅读体验,哪怕仅仅在书中留下了一道折痕,这样的书传到了孩子的手中,就是把父母的亲情传递给了他(她),就是把父母生命的脉息传递给了他(她)。
这样的痕迹留存于书中,将来更会留存于孩子的心中。当孩子翻阅这些书时,就会从书中拾取岁月的痕迹,就会看到爸爸妈妈昔日感动与沉思的旧迹,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,领悟父辈的读书精神与阅读智慧,就会感触到父辈的生命态度……
这些生命的丰富与原本书中的丰富汇聚在一起,怎会不令孩子感动,怎会不让他们心潮澎湃!这样的方式不知要胜于多少无谓的说教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