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富测速网址_是什么让孩子终将走向独立?
常有家长困惑,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依赖性这么强?无论怎么鼓励怎么引导,都无法让孩子具有独立性?想要解开这个困惑,我们先要界定一下什么是独立性?或者说,孩子的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?
独立性包含意识独立和能力独立。对于小孩子来说,独立意识主要指有主见、有责任感、有主动性、有成就动机;独立能力主要指能够自律、独处、独立解决问题、进行自我照顾。
如果说,健康是生活品质的保障,那么独立性则是生命品质的保障。缺乏独立性的个体,即使获得再高的成就,在他们的内心深处,也难免惶恐与畏缩。
独立性,是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,但这种宝贵的品质并不是任何个体都能自然获得,它需要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与外界环境作用,逐渐磨练习得而来。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,这个环境更多的指家庭环境,尤其是父母的用心养育。
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父母就要懂得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源头在哪里?什么才是孩子独立性源源不断发展而来的初始动力?
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源头始于建立安全感
父母常会谈及孩子的安全感,比如孩子胆小怯懦、软弱内敛、暴躁脆弱,可能都会从安全感这个点进行切入,找寻解决路径。毫不夸张地说,我们对安全感多么重视都不为过。
这是因为,安全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需要的温暖,如同我们每时每刻吸入体内的氧气,虽然我们时常忽视它的存在,但是一旦氧气不足,我们便会立即感觉到不舒适,甚至有失去生命的危险。这就是安全感对于我们毕生的重要意义。
很多孩子缺乏独立意识,不具备独立能力,不是他们不能产生独特的想法,也不是他们不具备思考的能力,更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能力,而是因为他们把这些跟独立有关的内容,统统收藏在行为层面以下,不说出来,不做出来。致使他们如此这般的主要原因,就是他们没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与强大,没感受到世界的接纳与赞许。
比如孩子刚入园时常有分离焦虑,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独立在幼儿园生活的能力,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,而是因为孩子还没来得及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有趣性,他们只是感受到了自己要被父母“抛弃”,一个人孤独地留在陌生的地方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孩子随后表现出独立,并不是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了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他们重新获得了安全感,他们与老师和同伴们建立了新的安全依恋关系,他们重新感觉到安全和稳定,于是那些暂存起来的独立性得以重现天日。
因此,独立性是孩子的意识和能力整合在一起的行为表达结果。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独立性强才有安全感,而是在有了安全感后,才表现出了较高的独立性。
安全感因何成为让孩子更独立的源动力
正如生命不息,呼吸不止一样,安全感给了孩子独立的初动能,使得孩子有勇气离开父母,独自闯天下;但是很多父母可能不知,只有初动能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,孩子一辈子都需要从父母这里获得安全感,就像涓涓涌出的泉水一般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。
独立性获得的这一规律特性提示着父母,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,始终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永远在伫立在原地,每一次远离和闯荡都是依着自己的意愿所为,而不是被父母强迫、威胁或是利诱。只有孩子激发出自身做事的兴趣,孩子才会迫不及待地去独立。
比如分屋睡这件事情,让很多父母感到头疼。如果孩子在父母温暖舒适的房间睡得好好的,这时因为孩子年龄到了,我们通知他们需要分屋去睡,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父母采用成长树、代币制等多种鼓励措施去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生活,但效果均不理想。
其根源就在于所有的奖励都让孩子感觉到,‘我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,如果我舍弃了,父母就会给我奖励。’于是一些孩子忍着“巨痛”,收下父母的“补偿金”,离开父母被迫独立;还有一些孩子则哭着喊着拒绝“补偿金”,不要长大,不要离开父母,不能独立。
正如前面所说,如果孩子不是发自内心有兴趣去探索,被未来崭新的生活所吸引,他们就无法真正的独立。培养孩子的独立,不能让孩子“先舍再得”,而是让他们“先得再弃”。
再回到分屋而睡这件事情上来,父母“要求”孩子独立睡之前,不是通知和奖励,而是先带着孩子布置房间,从喜欢的床、被子枕头,再到动画人物贴画、喜欢的玩具,逐一搬进孩子的房间里,让孩子待在房间里的时间越来越多,让房间越来越吸引孩子,增强孩子对这个房间的归属感,到此为止,即使孩子不愿意独自睡在这个房间,他对这里也有了牵挂和拥有感。
然后,我们再从陪伴孩子睡在他的房间开始,当孩子不能完全独立自己睡时,父母可以陪伴,但这种陪伴不是在父母的房间里,而是在孩子的房间里,这样使得孩子在获得房间的所属权和吸引力后,不知不觉舍弃了父母的房间,但还拥有着父母本身的陪伴,首先在空间上实现了独立而睡。
“先得后弃”地日积月累之后,孩子会逐渐享受独睡,其实大多数孩子并不喜欢一直睡在妈妈的襁褓里一样,他们会主动要求到更宽阔舒适的地方去。
想要孩子独立,就要先让他们憧憬未来的美好,然后用安全感为他们不断充电,持续独立下去。因此,孩子走向独立的初始源动力,是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