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富测速网址_面对孩子“偷窃”,这俩妈妈的做法,引人深思!
阿玲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镇上,家里不算穷,可是妈妈从不给她零花钱,也很少买零食和小玩意儿给她。读二三年级的时候,女同学之间偶尔会分享零食,阿玲吃了别人的,便总想着也买一些去给同学吃,否则会被同学取笑。
有一次看到妈妈的包,她忍不住偷偷拿了20块钱去买零食。
妈妈很快就发现钱少了,问阿玲有没有拿,阿玲很怕严厉的妈妈,不敢承认。
妈妈把阿玲拉到小卖部,问老板:“我们家阿玲今天来买东西了吗?”老板说买了20块的零食,还一五一十地回忆了阿玲都买了些什么。
暴怒的妈妈当众责骂阿玲是“小偷”,她说:“小时候偷针,长大了偷金!”
她把阿玲打了一顿,引来不少人围观。
从此后,大家都知道阿玲“会偷钱”,人们看她的眼光略带异样。
有回去同学家玩,同学的妈妈“跟防贼一样”防着她,让阿玲很难过。
还有一回,她正和朋友一起玩,朋友的妹妹过来拉她姐姐:“妈妈叫你不要和她玩……”
聊到这里,年过三十的阿玲声音哽咽,她说永远都忘不了那时的难堪!
而今已为人母的阿玲,虽然谅解了妈妈当年的粗暴行为,“她只是个农村妇女而已”。
但年少时曾经受过的伤,却让她无法释怀,并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她的整个青春期都很叛逆,估计跟这件事有密切的关系。
如今的阿玲跟强迫症一般,在生活中从不占人一丁点儿便宜,特别是牵涉到金钱方面,她总是宁愿自己吃亏。
每次买完东西她都要把卖家找的钱数一数,不是怕少了,而是怕找多了。
有一次买完水果,离开几百米后阿玲才反应过来,刚才老板算错了帐,多找给她两块钱。她知道两块钱很小,老板根本不会在意,但她更知道如果不把钱还回去,自己心里难安。于是她拎着很重一兜菜和水果,走回去把钱还给了老板。
当年偷拿20块钱在小卖部被揭穿之后,她还拿了两次妈妈的钱去买零食,妈妈一次比一次打得狠、骂得凶。起初她也是怕的,可是对打骂的恐惧,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。
到后来自己不再偷拿妈妈的钱,不是害怕惩罚,而是年龄渐长,明白这样做不对之后,对自己有了更强的约束力。
阿玲说,如果妈妈事前肯给自己一些零花钱,自己肯定不会去“偷”。如果妈妈事后肯好好跟自己谈一谈,帮自己遮掩一二,自己肯定会比现在更自信,也更快乐。
4岁的浩浩读小班,有一天放学回家后,妈妈发现他的小书包里有一个玩具小汽车,便问他这是哪来的,浩浩说是同学送的,妈妈追问他是哪位同学送的,他想了一会儿说是钧钧送的。
同学之间送个小玩具也正常,妈妈没当回事,问浩浩有没有谢谢钧钧,建议他也送一个礼物给钧钧。
可是两天后,轩轩妈在班级家长群里问有没有人看见一个小汽车,说两天前带去学校后不知道弄哪去了,孩子一直吵着要。
轩轩妈大致形容了小汽车的样子,浩浩妈一看就知道儿子的小汽车不是同学送的,而是“偷”的。
她跟轩轩妈私聊向她道歉,轩轩妈对小孩子偶尔的行为表示理解。
自家经济条件并不差,浩浩的玩具也很多,平时他喜欢的东西,也常常给他买,孩子为什么还要去“偷”呢?
浩浩妈冷静下来分析孩子的行为,却不得要领。
下班回家后,浩浩妈一边陪儿子玩一边问:“这个小汽车怎么像是轩轩的呀?”
孩子一脸天真: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
妈妈问他为什么要把别人的汽车拿回家来,孩子却不说话了。
浩浩妈觉得这件事情必须给孩子定个性,也给他一个台阶下,便问:“你不知道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,对吗?”
浩浩如释重负地点头说:“是的,我不知道。”
妈妈说:“那妈妈现在告诉你,以后你要动别人的任何东西,都要征得主人的同意,人家没有同意,绝对不能把他的东西带回来,你知道了吗?”
浩浩乖巧地说:“我现在知道了。”
当晚,孩子睡着后,浩浩妈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爸爸和爷爷奶奶,一家人达成共识,把这件事定性为:浩浩以前不明白道理,现在明白了。
同时,大家商量好了,要在生活中强化“物权”的概念,拿孩子的东西之前要先征得他的同意,如果孩子要动家里人的东西,也提醒他先问过主人。
第二天早上送孩子上学,浩浩妈跟轩轩妈约好在校门口见。
浩浩把小汽车还给轩轩,并按照妈妈的提示道歉:“对不起,我以前不知道不能拿别人的东西,现在我知道了,以后再也不会随便拿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