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富官网登录_如何识别孩子的“求助信号”?

www.kidnbaby.com 天富在线注册 2022-05-28 232 次浏览 没有评论

如何识别孩子的“求助信号”?孩子的每一次无理取闹,家长是怎么理解对待的,下面来看看爸妈只有用“心”去看待孩子的问题,才能明白孩子内心的求助信号……

今天,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,以及我们可以怎么做。

如何识别孩子的“求助信号”?

孩子能够采用如此多极端的方法来发泄,在一定程度上,和家庭最早期的规则意识的培养不足有关,他并不知道怎么做,才是合规则、合情理的行为表达方式。

家庭早期的规则意识培养不足,并不是这个行为问题的“根源”,实际上孩子缺失的,是合理的“情绪教育”。

因为即便是我们理智的、懂得基本为人处事规则的成年人,回想一下,我们是否会有过情绪失控的时候?

我之前和老公有过一次很大的争执,气得发抖的我,下一秒把身边的书砸向了老公。砸完后我和老公都愣在当下,我蹲下来把头埋在膝盖上,哭得颤抖、哆嗦不已。

那一刻我的难受如泉涌,愤怒当下的发泄总是不理智的,而自己几乎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,这种懊恼和难堪,即便是对身为成年人的我,影响依旧很大。

在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之前,学龄前孩子的“求助信号”表现方式很多,可以是视频中的自残、发泄、哭闹和执拗;也可以冲着我们说“我受够你了!”“我不要你了!”;或者推搡和殴打我们……这些实际上孩子更受伤的“情绪求助信号”。

也许,被攻击的我们可能会很受伤,但实际上孩子内心的受伤的难过,往往比我们更多更多。

断裂的情绪教育,恶化的亲子关系

愤怒就像是孩子心底的一个火山,当喷发出来的时候,熔浆可以毁天灭地。

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很多的机会去学习如何进行情绪疏导,那么孩子年纪越大,他们的行为失控的机会就越高,只能在最原始的发泄方式里“打滚”,比如大哭、大闹、攻击和指责他人。

而如果仅靠孩子的单薄力量去对抗愤怒情绪,他们只能感受到情绪背后的失控和深深的不安全感。

前面提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缺乏情绪教育,如果孩子始终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安慰和情感接触,那么从关系学上,会有五个阶段的梯度恶化趋势(嗯,就好像病理学一样,恶化的亲子关系也是分阶段的):

第一阶段:“生气地抗议”

第二阶段:“紧跟不放”

第三阶段:“忧郁”

第四阶段:“绝望”

最后阶段:“情感抽离”

第三阶段的“抑郁”是关系断裂的转折点,前面的两个阶段,就是我们看到的典型的“熊孩子”行为,孩子会抗议、会愤怒、会紧跟不放,但如果持续没有机会被我们接受、被承认,重新调整和面对,那么整段关系最终都会被推向绝望、抽离和胁迫。

我之前跟进的很多家庭案例,在介入的时候,就已经是绝望阶段,或者处在情感抽离阶段了,每一次我都会感到很遗憾。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要等到无法挽回,才后悔莫及呢?

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机会可以去重新调整,却要把彼此推向分崩离析的地步呢?

这些反思让我明白,亲密关系的维护,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还是家庭关系,能预防和觉醒当然是最好,如果发展到第一、第二阶段,即便看似很痛苦,但只要能好好重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,我们就有机会去调整这段关系。

只要能提早意识到时机,就不会太迟。

撕掉行为标签,重新调整关系

从心理学角度看,在任何的关系相处中,情感是依恋的中心。很多时候,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会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,即便是生气、暴躁、痛哭和难过,都比没有反应要好,这是我们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信息。

在关系中受伤了,本能的第一反应是“自卫”,这是人之常情。

第一件事情是指责,“你怎么成了这样子的孩子”,而在生活中,很多时候孩子冲着我们大吼时,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也是吼回去?

但这些做法,不仅加剧了冲突,还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。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迅速调整关系,重塑情绪教育。

1. 用拥抱替代讲道理

很多时候孩子处在情感漩涡的当下,和孩子讲道理就是在“火上浇油”。这个时候,如果我们愿意蹲下来拥抱孩子,这份接纳,会比任何道理更加有力量。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