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富官网注册_3岁孩子出现什么行为需要纠正
3岁孩子出现什么行为需要纠正?俗话说:“三岁看大七岁看老。”3岁对孩子来说是个分水岭。在育儿过程中,父母的重心则从孩子的喂养转移到教育上来。
孩子3岁前习得了自己独立用餐、穿脱衣物、独立如厕等自我照顾的技能后,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会成长的越来越好。
然而,在孩子3岁后,父母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烦恼:
“我家宝宝3岁了,自从断奶以后就有爱“摸乳房”的习惯,这让我很无奈。我跟他讲道理,可孩子根本不当一回事。我打过,也骂过,结果他觉得我不爱他了。婆婆还说:没关系,孩子还小,让他摸吧!我快要崩溃了。 “我女儿都4岁了还啃手指,看电视时啃,写作业时啃,就连走路时也在啃,十个手指都被啃得秃秃的。无奈下我只能给她的手指上抹苦瓜汁、风油精。结果反而啃得更厉害。 “我孩子常常大发脾气。他会赖在地上,手舞足蹈。所以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。每次他发脾气,哄劝、呵斥、打骂、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,我都尝试过,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,弄得我筋疲力尽。
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以上行为,第一反应是打骂呵责孩子。
但其实孩子和我们思考方式不一样,他们的世界里没那么多禁忌,对孩子的一些行为,与其过于苛责,不如多用好奇的态度去探索,多想想背后的原因。
纠正孩子动手行为
曾经有网友发布一段视频:
在成都地铁里,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抬高腿朝爷爷脸上踢去,爷爷只是吓唬了他一下,小男孩后来又去打奶奶。而整个过程中,爷爷奶奶基本上没怎么制止。
网友看后不淡定了,大多数网友表示孩子从小没教育好,惯坏了,这样下去长大了更不得了。
根据儿童感统发展的观点来看,孩子因为年龄不同,打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也不同,教养的方法也有所差异。
若以孩子的年龄来看,2岁以下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成熟,他们不懂得用语言来表达生气或难过的负面情绪,只好用肢体动作来表达。
他们的本体觉尚未发展成熟,他们很难判断出手的轻重,孩子可能觉得他只是轻轻碰了和自己抢玩具的小伙伴一下。
3岁后,孩子仍然经常出现打人的行为时,父母便要探究其背后的原因。
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,看在眼里不自觉便会学起来。不论是亲朋好友间的嬉笑打闹,甚至是电视、影片中的情节,都会成为孩子的“打人行为示范”。
若有感统失调的孩子,与人打招呼或碰触因为力道控制不好,也就很容易被误解是打人。也容易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情绪,出现打人的行为。
父母可以透过读绘本故事,帮助3岁后的孩子学会分辨不同的情绪样貌。可以在孩子动手之前阻止他。同时利用「红绿灯」的概念教导孩子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。
纠正孩子吃手行为
“孩子都快6岁了,最近老是喜欢咬手指头,有的都咬裂开了!是不是缺什么?”
“孩子从4岁起就老咬手指头,现在已经13岁了,十个指头没一个好皮肤,其他方面发育良好。到底怎么回事呢?”
……
咬手指、不管什么直接就往嘴里塞,这一现象在2岁以前的婴幼儿身上十分普遍。
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,此时婴幼儿正处于口唇期,其显著特点是用口腔吮吸或咬东西的行为来认识世界、愉悦自我和获得安全感。
此时,家长不必阻止,只需为他们提供干净、适宜的物品满足他们的需要。当婴幼儿心理上得到充分满足,会顺利度过这一阶段,自然而然地改掉咬东西的习惯。
如果2岁之前父母没有很好地满足孩子吃手的需求,便很容易导致他们的口腔敏感期被大大延长或者是推迟。
所以你会看到,很多孩子3岁后依然或者是突然开始吃手,咬指甲,甚至咬小朋友。
那么,3岁后孩子仍吃手,甚至咬人到底该怎么办呢?
定期给孩子修剪指甲,可以拍照让孩子自己对指甲修剪前后进行对比;在秋冬天,可以让小孩戴上手套,也能减少咬指甲的频率;而当孩子正在咬指甲的时候,可以用一些需要手部参与的活动(比如搭积木,画画等)来转移注意力。
多给孩子做口腔触觉按摩,找来干净的纱布,缠在手指上,伸到孩子的小嘴巴里,以孩子能够接受的力度,轻轻按压孩子的牙龈,软腭,以及舌头等部位。
纠正孩子踮脚尖行为
有位网友@翅膀和小水说道:
我家娃大概内心住着一个芭蕾舞者,平时走路就喜欢踮脚走,耸肩,塌肩,踮脚,前倾,晃动……怎么纠正都纠正不过来,心塞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