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富官网登录_为什么不要强求孩子分享?(2)

www.kidnbaby.com 天富测速 2021-08-29 416 次浏览 没有评论

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,孩子在7岁之前并不具备道德自律能力。所以,在孩子7岁以前,我们最好不要把“分享”当成一种道德品质来要求孩子,尤其是不要给予孩子负面的道德评价。

其实,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乐于分享。在生命之初的几年里,孩子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。他们是世界的王,他们会理所当然地以为“我喜欢的,就是我的;我拿到的,就是我的;我看到的,也是我的……”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逐渐的社会化,他们才慢慢有了分享的意识。

所以,对于小孩子来说,如果将分享当成一种行为习惯来培养,而不是道德品质来约束,更有利于孩子以后形成乐于分享的品质。

误区二

不尊重孩子的物权观,逼孩子分享

每当孩子拒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而争抢打架的时候,这位妈妈通常通过逼自己孩子分享玩具来化解冲突。她经常会对孩子说:“小朋友是客人,你是主人,你应该把玩具让给他玩!”

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建立在自身物权的基础上。换句话说,孩子先明确了“这是我的东西”的概念,才逐渐懂得“与人分享”。孩子只有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,维护自己的权力,才会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,并学会与人分享。

然而,这个时候的孩子,还不能很好地将自己和外界分开,所思所想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。我们如果强行要求他们分享,不仅不利于孩子物权观的建立,还可能导致孩子抵触分享,甚至打击到孩子的社会热情和兴趣,造成孩子的恐惧或焦虑。

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分享习惯难以养成,和妈妈不尊重孩子的物权观、逼孩子分享有很大关系。

培养孩子分享的行为习惯,最终形成乐于分享的品质,拥有更好的社交能力,除了不用道德约束孩子,和尊重孩子的物权观,我们还需要怎么做呢?(引导孩子分享,可以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。)

帮助孩子建立分享规则

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分享规则,让孩子知道,分享玩具是安全的,玩具不会因为分享而失去。这样,他才不会抵触分享。

比如,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最喜欢的玩具时,可以这样跟孩子说,“妈妈知道这个玩具是你非常喜欢的,你可以把它收起来,再帮你找找还有什么玩具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。”这样,在尊重孩子物权观的同时,也引导孩子建立了合理的分享规则。

引导孩子交换、借用和轮流玩玩具

交换、借用和轮流玩,对孩子来说,是非常好的分享方式。孩子能够借助这几种分享方式,交到更多的朋友。

让孩子懂得,交换玩具并不会让自己失去玩具,反而可以玩到别人的好玩的玩具。比如,可以跟孩子说“你看,妹妹的玩具咱们家就没有,我们可以看看妹妹的玩具好不好玩,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她交换玩。”

让孩子懂得“轮流玩”的规则。比如让他学会说:“这个玩具,你先玩,我后玩。”这是一个交友技巧,重点是“我后玩”几个字。当孩子跟别的小朋友这么说时,一般会获得对方的同意。

还要教会孩子“借用”。首先,教会孩子说“借我玩会,好吗?”等礼貌语言。除此之外,要引导孩子归还借用的玩具。如果孩子未经允许拿走了别人的东西,父母必须要引导或者带着孩子交还物品,同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,比如可以惩罚孩子暂时失去自己一件心爱的玩具。

让孩子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

让孩子体会到分享行为带来的收益和快乐,但不要说教。

你可以这么跟孩子说,“我有玩具,别人也有玩具,分享的话可以拥有更多的东西。”“这个玩具只是给妹妹玩一下,它还是你的!”

如果有小朋友分享东西给孩子,你可以趁机问他:“小伙伴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你,你开心吗?”若孩子认可,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,“如果你也能学着分享,他也会很开心的。”

等孩子体验到分享不仅不会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,反而还能带给自己快乐,孩子就会慢慢从抵触中走出来,乐于和他人分享。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