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富测速_生了6个女儿也生不出儿子,他们却把女儿培养成美国政坛最有权势的华人
亲爱的们,今儿个咱们讲个故事。在上世纪60年代,有这样一对中国夫妇,他们在穷的叮当响的时候跑到美国,身无分文的挤在一室一厅的美国公寓内。在20年的时间里连续生了6个女儿,就是生不出儿子。在那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年代,按老百姓的话来讲,可真算是失败的人生呀!
可是,他们现在应该是美国最有权势的华人家庭了,家族财富富可敌国。给你们看看他们的6个女儿简历就知道了:
三女儿赵小美: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,是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政级主管;
四女儿赵小甫:美国通用电气高级副总裁;
小女儿赵安吉:上市公司副总裁;
其他两个女儿:哈佛常青藤毕业;
至于大女儿赵小兰,美国首位华人内阁部长,从布什一直连任至特朗普。
说她是美国政坛最有权势的华人,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吧!35岁即成为美国交通部副部长的赵小兰,这位第二代移民的华裔,是所有黄皮肤黑眼睛的国人骄傲。
生不出儿子,生出6个才貌双全的女儿也是值得告慰的,关键是人家不光会生,更会养。昨天我把时间全用来读了赵小兰的两本成长传记,带大家用教育学家和心理学的角度八一八,怎样才能把孩子拉扯的这么有出息。
不求一流的孩子,但求自己做一流的父母。
前几天湘潭妈妈携一儿一女跳楼事件令人痛心。那位妈妈在遗书中写道:“我没有经济抚养能力,只好带孩子一起走。”年纪轻轻就放弃自己的将来,认为自己将一生落魄,人为什么这样容易给自我设限?
毛豆妈小区有一位妈妈,平日总是着急于她3岁的孩子仅能背两首唐诗。我说:“我的孩子毛豆还一首都不会背呢。 与其多要求孩子,为何不多提升自己?”她回答说:“我已经定型,能力有限。”
我被她的逻辑震得吃惊:“三流的父母,却要求一流的孩子?哪来的底气?”
教育学有这样一条规则:孩子很少按照父母的语言来学习,更多的是从父母的行为中模仿、吸收。所以,你对孩子BB了什么没用,关键是你真正做出来什么事。
赵小兰的父母,只想做一流的父母,就简简单单四个字:以身作则。
1958年,赵锡成和太太朱木兰作为第一代新移民来到了纽约,人地两生,语言不熟,文化陌生,只能从船运公司的小文员做起,还有一个光荣的兼职:端盘子。
不同的是,他从来没抱怨过生活的艰辛,也没对女儿们说:“爸混得不好,你得给我争气!”反而从一个从未端过盘子的生手,到可以双手端盘子、不卑不亢、收放自如地应付满堂的客人。在逆境中,父亲赵锡成也总是满腔热忱,小生活有声有色。
△初到美国的一家人
而赵小兰的妈妈朱木兰,就更牛了。50岁把6个女儿都养大成人了以后,她决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,去读大学了!几个女儿都劝她:“家里锦衣玉食,安享晚年有什么不好?” 朱木兰对女儿们说:“读书这两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,我完成了最大的读书心愿,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。”
有这样永不放弃的妈妈,女儿们还会以“我年龄大了”为借口,放弃自己的梦想吗?还会为自我设限吗?
所以赵小兰本来在家族企业做的好好的,后来毅然决定去参政。爸爸支持她,说:”不要给自己的前途设限。总统你是当不了了,部长还是有可能的。“ 结果爸爸也没想到,女儿赵小兰一口气不停歇,连任三届部长。
△赵小兰和父母合影,母亲温文尔雅
”不给自我设限“的精神是多么奇妙! 要说赵小兰的外婆,哇塞,老人家就更牛了! 60多岁时从老家安徽移民来美国,90岁高龄还兴致勃勃的参加入籍考试成为美国公民,真是奋斗到人生最后一息啊!
赵小兰的父母从未对女儿们说过“孩子,你得为我们争气。”而总是说:“我得为孩子们争气。”
那些生完孩子就把希望转移到孩子身上的妈妈们,羞愧了么?
为了孩子,我要做富一代
6个女儿中,最有出息的赵小兰,于1977年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录取。为什么她能被严苛的哈佛商学院选中?
原来,经过二十年的白手起家,父亲赵锡成创办的福茂航运公司已经规模很大,赵小兰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父亲的公司实习。两年后,基于在老爸公司实习的经历,赵小兰写了一本美国造船工业的专著,才敲开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大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