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富官网注册_别再问我的孩子,喜欢妈妈还是爸爸?奶奶还是姥姥?
自从养了娃,家里突然莫名多出来一种争宠的画风。
“爸爸好还是妈妈好?”
“宝宝不想跟妈妈睡,就想跟姥姥睡是吧?”
“好吃的只给你妈妈?真是白眼狼,爷爷奶奶平时白疼你了!”
“爸爸不让吃糖,爷爷给你,还是爷爷好吧?”
“快听奶奶的话,要不一会儿你妈打你。”
“你喜欢奶奶,还是喜欢姥姥?”
有娃以后简直被这种问题轮番伤害过1万次有木有?
老实说,每次听到这样的话,我内心的小火苗都忍不住往上窜。
很想说一句,关你P事。
但是不能啊,有的时候问出口的,就是自己的亲娘/亲婆婆啊?
即便是外人,因此翻脸也显得太不近人情啊。
但是,有时真心不明白,问者何意?
明知道孩子童言无忌,喜欢谁本来就在一念之间,谁对他付出的多,他自然会更加亲近谁。
就算是为他付出了很多,他依然不领情,难道他就错了么?
我们是为了回报才爱孩子的么?
自然会有很多人说,开个玩笑,又不是真的要一较高低,至于那么矫情吗?
既然你都不是真的在乎结果,那是不是吃饱了撑的?
如果这话是外人问,大都是带着戏谑之意,把孩子调侃的手足无措,自己在一旁看笑话,专等孩子回答完等着补刀——比如,“你姑姑对你那么好,还要排在你舅舅后面,真是白疼你了!”
他真的是在为姑姑伸张正义么?
屁!孩子怎么回答都是错的。
如果是当事人问,大都是披着一层假装玩笑的外衣,实则想彰显自己的“地位”——看我在孩子面前的地位多高?比她妈还亲!或是借此贬低别人的“地位”——看,姥姥对他再好,也没奶奶亲。
但是,肯定一人就会否定一人,无论是哪方“得宠”,可否想过所谓的“失宠方”的感受,即便是童言无忌,哪个人就乐意随意在另一人面前被贬低呢?
这大概就是众多“说出来矫情,不说憋屈”中的一种吧。
而对于孩子来说,当面让他回答这种问题,知道孩子会怎么想么?
他会有负罪感,满足一个,就意味着辜负另一个。
生活已百般不易,何须在幼儿时就逼她学会察言观色?
家庭是一个人的港湾,我们依恋港湾,是因为它自由自在、令人放松。
整天被询问更爱谁的问题,只会让孩子更紧张,说爱妈妈,奶奶不高兴,说爱奶奶,妈妈又不高兴。
长此以往,孩子或者会变得胆小甚微,生怕得罪人而不敢说话,从此懦弱怕事;或者会变得阳奉阴违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从此巧言令色。
一个优秀的家长不会去计较孩子更爱谁,一次倾情的亲子陪伴也决不会是为了家庭排位。
“争风吃醋”,很易导致教养规则不统一。
爸爸批评孩子,爷爷先站出来批评爸爸。
妈妈说午饭不好好吃,晚饭不许吃了。好么!姥姥早就偷偷在晚餐开饭前把孩子塞塞的饱饱的了。
长辈们常常为了彰显自己的宠爱,巩固自己的地位,想方设法的哄孩子开心。
父母制定的规则只是明修暗道,应对的策略早已暗度陈仓。
在与长辈的斗智斗勇中,总有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感觉有木有?
小朋友都是天生的谈判高手,一眼就看得出来爸爸妈妈惹不起爷爷奶奶/外公外婆。
越是这样,出了问题他们越会找长辈求救,长此以往,谈何教养?
长辈们又要有话说了,“隔辈亲是天性,天下没有不惯孩子的老人,你们管孩子太过严厉,我们只是适当缓和,原则问题绝不姑息”(其实原则问题也在放水好么?)
再说下去,倒像是妈妈们小题大做了。
但是,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纵容他一时,甚至可以纵容他一世。
可是孩子要长大,他将不只是“爷爷奶奶的孙子”、“爸爸妈妈的孩子”。
他还会是个有很多角色的人。
作为原生家庭我们娇惯出的毛病,待他长大后,同学们会迁就他么?同事们会理解他么?丈夫/妻子会包容他么?他自己的孩子会仰望他么?
家长在小事上有正确观念,不误导孩子,才是在帮孩子成就大事。
当被逼问时,我们该教孩子如何应对?
记得14年看《爸爸去哪儿》,有一期编导问每一个小朋友“是喜欢爸爸,还是喜欢妈妈呀?”
当问到黄磊的女儿多多时,她始终不肯回答,却一直追问:这个问题到底是谁问的?
永远忘不了多多那一脸敌视的神情。